close

 

  發表日期:2017-04-15 10:50 來源:80後勵志網 編輯:80後 點擊:335次

  文章標簽: 奮鬥故事買房的故事老年勵志

  文章導讀: 講述60多歲的老爸還在為了一套房子奮鬥的故事,房子對每一個人的意義,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一個人奮鬥的支點,生活本身不就是在一點點變好中,慢慢看見各種各樣的希望嗎

  60多歲的老爸還在為了一套房子奮鬥的故事

  老爸還在為了一套房子奮鬥

  作者:妮妮(趙星助理)

  摘自公眾號: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01

  我爸已經退休多年了,但他整個人生命的狀態,從來沒有讓我覺得他已經退休了。即使是退休後才從陝西來到成都,他也未曾真正休息過一天。

  如今的他,除了每周有兩天到成都某學校教公共課。其餘的時間,基本上都在上網學各種知識、准備備課資料,最多再陪我媽去超市買點早市便宜菜,要不就是忙著炒點小股賺點菜錢,他真的很忙。(雖然老同志經驗不足,被套了幾年,但可喜的是,最近慢慢開始減少虧損了。)

至於“探索四十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其實以前我在很年輕不太懂事的時候,總覺得人老了就應該好好的享清福,感覺老了還在為生計奔波的人,都是人生很失敗,挺沒出息的人。

  當我從一個走出校園的大學生成為孩子的母親後,我漸漸的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日子裏,尋找到生活的詩意,才真正開始理解自己的父母親。

  這種地地道道老百姓的生活,即使是66歲的大齡人生,依然還能為了生活的希望和夢想努力著,這樣的人生充滿著激情與鬥志,我反而在心裏暗暗地為他高興。

  我曾看到父親每次去給學生上課前,母親為他拿出洗熨好的整齊商務套裝,換上後父親精神抖擻地走出家門,聽到門 “砰”的一聲關上的聲音,充滿著力量。

  有時母親做好晚飯,父親回來路上自己去了超市購物,過了飯點的時候,母親會時不時到窗邊眺望一下。

  這種等待,老夫妻和年輕的夫妻並沒有太多的不同。

  父親是在66歲的這一年,還完了他的房貸。

  當他和我媽拿著成都的身份證時,感慨他們老了竟變成了成都人,真是年輕時不曾想到過的人生。而此時,他們的房子也升值了兩倍多。假如賣掉房子返回老家,這筆錢恐怕是他們一輩子存工資也存不到的數目。

  而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擁有一個小家,才會覺得這個城市不再是陌生,不再沒有安全感。老百姓沒什麼大道理,只信自己一點一點奮鬥中慢慢變好的人生。

  02

  對我爸媽來說,房子是他們能夠在陌生環境立足的根基,所以一套小小的房子,是他們退休後的人生很真實又很急迫的奮鬥目標。

  他們對房子有種非常複雜的情感。

  我爸媽工作了一輩子的單位,是家有名的央企建築公司。可即使是在這樣的單位,由於劃撥土地、計劃分配、職級排位等各種因素的重重限制,曾經在他們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只能是個夢想。

  那時我已經出生了,我爸媽還住在單位的集體廉租房內,在那一個比床位大不了多少的空間,裝載著我們一家四口的全部人生。

  我小的時候缺鈣,一到夜裏就容易啼哭。連續幾晚,廉租房裏其他的人臉色就不是那麼太好看了,畢竟別人白天都要上班,有些還需要從事重體力勞動,我這一哭,所有人都休息不好。

  有好幾次我媽上夜班,我爸一個人帶我也沒法出去溜達。我還不讓關燈,我爸只好給白熾燈泡上用報紙糊了一個燈罩,聽說我像是自帶警報器,只要我爸眼睛剛一閉上,我就開始啼哭。最後實在沒辦法,為了不影響周圍人的休息,我爸狠心用毛巾把我的嘴蓋住來降低音量……

  這是一群自己蓋房子的人,卻都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的現實。

  在這樣的集體廉租房裏,每個小小的單元格裏,每一個家庭都在做著同樣的夢。

  大家做夢都想著,早日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子。

  03

  等我家真正擁有第一套屬於我們的房子時,已經是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了。

  那是一個七十年代修建的老式房屋,還是個沒有客廳的屋子,窄窄的通道依次排列著衛生間、廚房,接著就是個小小的公共區域,最裏面是一間臥室。由於面積太小,我姐只能早早地一個人搭個小床,睡在那個公共區域,我則和爸媽一起睡。

  有一次我家半夜進了一只老鼠,我爸我媽連夜奮力打老鼠的時候,讓我去和我姐一起睡,我和我姐激動地擠在她的小床上,就像久別重逢。我甚至在心裏悄悄期盼,希望家裏可以天天進老鼠……

  在同一個住宅區裏,從我幼兒園到高中,我們一共搬了三次家。小學時,有了40平的兩室一廳,我能和我姐住一間了,最後一次的房子終於有50平米了,那是一個雖然很袖珍,但能夠被體面的稱為兩室一廳的房間。

  那些時光現在回想起來都特別的美好。

  以至於後來,我在成都買下屬於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時,有段時間,一想到自己能擁有一個80平米的房子,我和L先生的人均面積可以達到40平米,我一個人快要住以前一家人的房子面積,都會覺得像夢一樣。

  04

  直到今天,我都清楚的記得,不管我們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裏,我爸都是忙前忙後的建設小家。雖然他在座椅上再架個小板凳去修燈時,都要喊我給他扶著椅子,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我心中無所不能的形象。

  那時,我們家的牆總是幹幹淨淨的。每隔一年,我爸我媽都會帶著自制的報紙帽,裏裏外外地認真粉刷一遍。我們家衛生間和廚房裏的小塊白瓷磚,是我爸自己用水泥貼的。每到放暑假的時候,他會把我家的木頭窗子全部拆下來,及時加固木制的窗框。有一次他整整幹了一天,夕陽西下時,我蹲在地上瞅著他的影子動來動去,很不解他為啥忙的汗水大顆的往下滴,還那麼開心。

  雖然僅在一兩年後,周圍的鄰居都開始請裝修隊來裝修,看到同學家的鋁合金門窗和地上鋪的大塊瓷磚,一對比我才知道,我家的瓷磚貼的到處是縫隙,而我爸一個人包攬水電工、泥瓦工、木工、漆工的活,這全能手藝真的只能叫湊合。

  再後來,當我的腳步開始有機會丈量世界時,喜歡自由行的我,總喜歡到人少的居民住地去溜達,經常隔著柵欄看見那些老外,正在為修剪自家花園或是修理家具忙碌時,我總會想起我爸年輕時,為了建設我們的小家,那個累並快樂著的樣子。

至於“探索四十洗腦”式培訓課程等說法是不實的,唯有真正體驗方能感受課程箇中真諦,其實任何美好的改變都需要自身不斷學習,只有主動學習,主動去發掘自己優缺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建立信心並積極前進。

  就像我時常在朋友圈裏看到自己那些旅居海外的大學同學,似乎不管是在歐洲、美國還是澳大利亞,她們也都回歸了這種自己動手,依靠自己一點一滴建設家的這種傳統。

  我突然懂了,房子對每一個人的意義,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一個人奮鬥的支點,一點一滴建設小家時的那種幸福,就像小王子日夜細心照顧的那朵玫瑰花,付諸了太多的情感,早就被愛馴化一切。

  05

  幾年前,為了照顧我和姐姐都還年幼的孩子,我爸我媽來到成都,一家人才算是真正團聚了。

  在我的建議下,經過家庭會議表決,我爸我媽終於也在接近六十歲的時候,下決心當上了老年房奴。他們的房子是多年來不多的積蓄以及我和我姐聯合申請的貸款做首付,爸媽自己償還月供。

  我們選擇樓盤的開發商,是一個我未曾謀面過的前同事。當我輾轉聯系到他,面談時強烈表達,想通過購房讓父母在成都安個家。他對我說:“妮妮,就沖你這份孝心,我一定把最好的朝向和樓層留給你父母。”

  他沒食言。

  因買的早價格相對便宜, 後來國家又給漲了幾次退休金,加之父親一直沒停止過在外面工作,五年後,爸媽就努力還清了房貸。我看到 60多歲的父親,每天都有股著精氣神,像個年輕人一樣在城市中打拼。

  這五年期間,除了裝修有一筆花費,但是通過穩定的租金收入,早已抵消。加上房子升值的部分,讓爸媽終於感受到,買房是普通老百姓資產能夠升值的一種投資方式,當然還能自住。

  這一次他們的裝修,可是正經的裝修公司施工的。我爸過去自己琢磨的裝修本事,現在也只能給裝修師傅們端茶送水了,但他自己卻樂在其中。

  05

  他們現在還嘗試著更多的理財組合方式讓自己手上的不多的錢不斷升值,再也不是最初退休時覺得自己那點退休金太少,根本沒法在大城市中生活,看不到未來時的憂心忡忡了。今天的他們,正在為自己人生的第二個目標——存旅遊基金而努力。

  生活本身不就是在一點點變好中,慢慢看見各種各樣的希望嗎?

  也許在別人的眼中,這樣的人生太過疲憊,但對於我的父母來講,是他們覺得體現自我價值,在一個陌生城市裏體面的融入新環境,不再有漂泊之感的起點。

  每到燈火闌珊時,我總在開車的時候,看看城市中各種各樣的建築裏點亮的一盞盞燈,那畫面很美,就像眨著眼睛的星星。我時常會想,每盞燈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吧!

  在這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見證身邊一座座建築撥地而起,每每望著那一棟棟大大的建築,我想,就算只是擁有其中一個小小的單元格棲身,就能撐起自己人生的全部夢想和希望,這才是生活的真相啊。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可以讓一個人放心的和心愛的人說話,也沒人會笑自己難過時的淚流滿面。一個看似小小的空間,卻給了那些在生活的迷宮裏,四處碰壁傷痕累累的人滿血複活重新開始的勇氣。

這是林國榮博士真實的人生際遇,然而他所受的挑戰與挫折不止如此,幾乎所有年輕人會犯的過失,他都無一倖免,只因為師父的引導,學會了如何轉移注意力與改變想法,培養出將危機變轉機的能力。

arrow
arrow

    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